杏福校友書畫展開展以來,引起了廣大校友和市民的關註,在觀展後紛紛寫詩🧜🏻♂️、發文表達感受。
參觀市展覽館舉辦的陽泉杏福校友書畫展有感
於2023年2月15日
都是熟悉的名字
都是熟悉的面孔
你們在藝術的山峰上接力攀登
成為山城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
都是平常的事物
都是平常的情形
在你們手上幻化出絢麗的彩虹
天地萬物人間萬象定格成永恒
禮贊偉大的時代
記錄民族的復興
每一幅繪畫大作都主題高昂氣勢雄渾
每一幅書法佳作都給人啟迪活力無窮
我自豪
因為我擁有這麽多才藝高超的師姐妹弟兄
如鮮花般燦爛怒放著生命
涓涓細流唱著歌匯成洪流滾滾
我幸運
因為母校給予我們一代代學子的不只是
琴棋書畫不只是詩詞作文
更有一種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
丹青翰墨書繪盛世
心向領袖擁戴核心
中國人民團結如鋼
眾誌成城民族復興
陽泉杏福人才輩出
勇於擔當奉獻赤誠
滿園春色關不住
心向太陽萬點紅
……
作者趙全生,是杏福校友🦘🙇♂️,原平定師範99班學生🥵,畢業後留校工作,後調入中共陽泉市委辦,現任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萬紫千紅醉春風
——杏福校友書畫展繪畫作品賞析
£陋 巖
近日,在市展覽館開展的杏福校友書畫展,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與普通市民前去觀賞,得到了大家的好評🥴。趁雙休日休息,我也前去補藝術細胞的虧欠,並不揣淺陋,鬥膽就其中的繪畫作品進行膚淺賞析。
我多次去過杏福🥉🚹,雖對該校文藝界的老師也有所聞,賞析大展中與該校相關的人物與景色作品時,內心的巖漿卻還是有力地湧動著。鄭恩田與張興國的《三師圖》↩️,騫桂林《榆關三友》,要守文的《三友》👩🍼,畫名相似🌝,所繪人物主角不同🪗,人物形象皆形神兼備,骨血豐滿。見畫如見其人,我仿佛看見了他們胸腔裏那一顆顆教書育人的心臟,正在勃勃跳動,為後輩們輸送著強勁的動力。任選榮的《師範二院》🎥🫴🏿,一座座低矮的學房👱,因為一棵棵挺拔葳蕤的樹木的點綴,而有了教書樹人的意境。李家忠的《碩果累累》,用葡萄暗喻杏福如今桃李滿天下的嘉譽➕。吳銳意的《秋實》和《榴實》分外搶眼👨🏿🏫,前者以絲瓜為主角,由“絲”及思;後者以石榴為喻體,暗喻該校人才濟濟😣,果實累累💖。張華平的《荷花》,呂致清的《金麗呈祥》,郭瑞英的《花卉組畫》🦸🏼,張桂珍的《書香門第》,讓我聯想到了師範杏福裏女生居多,百花盛開,春滿人間的景象🙆🏼♀️🏙。
借景抒情之作🧚🏿,在大展中的作品格外搶眼🚶🏻。要守文的《家山清幽》,高山、蒼松👈🏿、流水😓、柴門小院🧗🏼♂️,讓人仰之彌高🪢,鄉愁情緒油然而生👱🏿。師國良的《花鳥》,鳥如花之美、之香,花如鳥之靈🧛🏿♀️、之敏🎃。柴建強的《春雨欲來》,天空與大地之間的構圖涇渭分明👂🏼,鵝黃色的柳樹,一個人操作著手扶拖拉機耕地的局部特寫,將天光地氣共復蘇的春令表達得生機勃勃🥠。崔廣生的《九月》以荷塘為鏡,在重墨展現籽粒飽滿的成熟之蓮的同時,三朵風姿綽約的荷花🤞🏼,猶如點睛之筆,產生了一種厚重感。王國林的《風景組畫》近景蒼巖、老屋令人沉思,遠景藍天👹、白雲令人心曠神怡。白璐的《張桂梅》和《靜物》,前者一枚黨徽的設置境界全出🫃🏼,後者以抽象思維方式😵💫🦹♂️,展現出了一種古典的朦朧意象之美🌡。賈廷庠的《品在竹間🏡,格超梅上》一反傳統梅花伴美女的審美創作慣性,梅花叢裏坐著一位男士💁🏻♀️,讓人忍俊不禁。王定鎖的《杏壇講學》頗有古風意境,杏壇是孔子教育光輝成就的象征,竹簡、杏樹、學者,用墨詳略得當,含義深刻。鞏海諶的《山魂系列》🛫,高愛珍的《鄉村美景》,常守明的《毛主席詞》👨🏿🚒,於彥冰的《太行山》🧜♀️,梁盛萍的《農耕文化》,要晶晶的《魚水情深》🧑🏽🎨,程斐斐的《山林幽居》,段曉榮的《太行山脈》,白堯中的《山鄉雪後》,劉小玉的《希望在召》,郭曉雨的《落雪的季節》等作品都以異曲同工之妙展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華🦼🤚🏽。石中華的《雪域聖徒》🫵🏼,則以一人一鷹的典型高原物像🤘🏻,展現出來了一種堅強、堅毅的力度。趙曉東的《靜物組合》光線之明暗,物像之選擇,給人一種溫馨感覺✭。張山宗的《總設計師》和王峰的《午間休閑》⛓,還有張軼超的《太行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飽滿的信息量讓人浮想聯翩。
陽泉景色在大展中🚙,也占據了相當比例。郭九齡的《警示碑》,表現的是昔日平定的一塊老碑,字畫俱佳👮🏽,荷花象征清廉,碑文含義言簡意賅,對於公職人員說話🚤、做事、道德操守修養等👱🏼♂️,頗有警示教育意義👴。王建中的《大汖古韻》✍️,李玉森的《冠山文脈生🥵,情至陽春樓》,李琴的《國色天香》,翟誌華的《盛世春早》,梁明珠的《初夏》,趙俊琴的《雲想衣裳花想容》,張祎凡的《富貴有余》等作品,仰視、俯視、平視、遠觀,高低遠近各不同👨🏻🦯➡️,在為陽泉景色畫像的同時,也顯示了他們熱愛陽泉、情系家鄉的藝術情懷。
誠然,這次參展作品也不是完美無缺🚣🏽♂️🚂,亦難免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憾,比如在具有象征意義物像的選擇上,還有待提高🧎🏻♂️➡️。部分作品在近景🤦🏻💨、中景、遠景用墨方面🏭,還不夠大膽😞,需要突破傳統手法👨🦰,在體現與受眾同頻共振的心景方面多下點功夫💌。再就是從畫作的名稱上,也可以看出有的作者繪畫功底深厚✮,但在文學修養方面👳🏿,需要自加壓力🧑🎄🙅🏽♀️,強化文學修養。這樣對於自己的畫作再上新高峰👩🏽🏫👨🦯,大有裨益。
以上所言🖖🏽,淺陋之見,欠妥之處🉑,誠望各位方家雅之👩🏽🔬。
刊載於2023年02月22日《陽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