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他英勇鬥爭,鞠躬盡瘁⛹🏻♂️,無私地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
1960年的一天,周恩來總理罕見地對秘書發起了火。這位秘書叫何謙,平日裏主要負責總理的生活和保衛🏃🏻♂️➡️。而讓總理發脾氣的原因🧑🍳,正是何謙未經總理允許,擅自修繕了總理的住所——西花廳𓀊。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恩來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廳內工作和生活。這個長方形的四進庭院建於清朝末年,曾是溥儀父親居住的花廳。這個房間陳舊🏋️♂️、陰暗、潮濕🙅🏿♀️🙎🏽♂️,夏天青磚地上常泛出一層白色的堿花🚴🏻,屋內木頭也有些腐朽了🌲,梁柱上的漆皮剝落得厲害,這就是總理的住所🔁。如果說老舊尚且可以忍受🙎🏽♀️,潮濕卻是十分麻煩。在西花廳居住期間,周恩來腿疼的毛病經常犯。時間久了,秘書何謙也看得十分心疼🫳,屢次勸總理將西花廳適當修繕一番💅🏿,但都被回絕了🀄️。看到總理態度如此堅決,何謙悄悄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1960年初,周恩來赴廣東出差兩個月,正好那段時間鄧穎超也沒在北京,何謙趁此機會向辦公室主任童小鵬報告🧑🏿🎓,希望對西花廳做一些維修📒。在潮濕的青磚上鋪上木地板、封嚴漏風的窗戶、更換發黴的舊地毯及舊燈具、將已經破了的窗簾換成較厚的呢子窗簾,同時也考慮到總理平日勤儉節約的作風👩🏽🦲,盡量減少開支。西花廳裝修完畢,何謙還暗想,這樣應該能符合總理的要求。誰知周恩來視察歸來,還沒踏進屋門🩱,就發現了這些變化💇🏻♂️𓀉,於是便有了大發雷霆的一幕。何謙連忙檢討:“總理🦩,是我錯了……您先進屋休息吧……”周恩來氣憤地反問🧔♀️🧑🚀:“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實?"隨後他又伸手指向屋裏說:“把那些東西統統搬走,否則我不進!”說完扭頭就走🟪。見此情形,其他人忙追上去勸總理,只聽他大聲說:“我不進🧏🏽,那不是我的家🫅🏽!”後來,在周恩來的堅持下👩🏿,工作人員把西花廳的地毯🈲、燈具、窗簾等能夠挪動的東西全部搬走。已經修繕好的地板、窗戶,再換的話👐🏽,又是一筆費用🧑🎤。周恩來只好讓秘書算賬🧑🏿🏭,換過的東西他要個人付款,絕不用國家的錢🤞🏽。他說:“國家現在這麽困難,各方面建設都需要資金,怎麽能用公款為我家裏裝修🤕🙋🏽,這是不能允許📣、不能容忍的。”等西花廳恢復了舊貌🧛🏿,周恩來才進了家門🏄♂️。事後,他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多次在國務院辦公會議上檢討自己,並教導秘書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要影響一大片。你們花那麽多錢,把我的房子搞得那麽好…這樣一級學一級發展下去怎麽得了?”“廉潔奉公👨🏿🚒,以正治國者,周總理也。”這是陳毅對周恩來的稱贊。
1974年6月1日,周恩來離開西花廳住進醫院,直到去世,再沒有回到過這裏。鄧穎超在悼念周恩來的文章中寫道:“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古樸簡陋的西花廳,既是周恩來的“小家”🧕🏼,也見證了這位國家總理無數為“大家忙碌操勞的身影,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轉眼百年😑🧔♂️,是這信仰,讓那艘嘉興南湖上的小小紅船👱🏿♂️,乘著歷史的洶湧波濤🪹,成長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擎天巨輪。從曾經的貧窮落後到如今二十大的勝利召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見賢思齊,中國共產黨人將汲取老一輩革命家的不竭精神力量,加強黨性修養,引領中華民族昂首走向復興,在新時代鑄就新的輝煌。